ENGLISH中文

【新书发布】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


2020
11月,《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一书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该书呈现了艺术家37年前与好友李毅结伴、以自行车为交通工具实施的珠江溯源行走计划。与此同时,1984年的骑行壮举,以及2020年王璜生重返珠江源的行动,促成了“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2021·巡回展”。以当时九万多字的日记、数十卷的黑白胶卷以及大量的速写和水墨写生为素材,展览以更丰富的结构和形式再现了特定的历史时空,带我们照面那个以青春之名问道远方的“小城文青”和一段特殊年代的“波西米亚”精神壮行。


一个小城文青的路与思——写在《珠江溯源记1984》前面



塞在抽屉角落36年的《珠江溯源》日记本,终于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期间,闭关家中,无所事事,拿了出来翻翻读读。令自己惊讶的是,当年,1984年骑自行车珠江溯源途中,70多天,行程3300多公里,地理落差2000多公尺,在几乎每天蹬车、推车、喘气、挥汗,翻高山,过谷底,走荒坡,宿野店,还有写生画画摄影,在这样的行程中,还有时间、闲情与心思,以及气力,来写下这密密麻麻九万多字的日记。尽管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文字和想法,有很多的幼稚,甚至幼稚的可笑,简直就是一个小城文青的作为。但是,至少它们记录了1984年这一特殊时期,这位小城文青,想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挑战自己,叛逆生活,憧憬爱情,追寻梦中的橄榄树

 

不过,在当年这些文字中,有相当的部分作为考察日记,记录下36年前的那双眼睛和那颗青涩的心,在这3500多公里珠江游历过程中,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30多年过去了,当年当时的事、物、人,无不留有那个时代的痕迹,成为了一种历史的见证。今天重新读来,比对今昔,也可能有另外不同的眼光与情怀。

 

其实,当年在这跋涉艰难的旅程中,坚持写下这么多文字的日记,其背后有一个秘密和一种动力,就是当时这个小城文青刚刚初恋,想用他带着青涩情感的文字,及勤奋耐劳的行动,去打动另一个小城文青。因此,这些日记也就变成了半生不熟的情书,飞越珠江流域的山山水水,传递着初恋别离的一种情思。

 

这次在时隔36年之后,重新整理这批日记-情书时,觉得珠江溯源的考察记录,多少还有些公共性的成分,毕竟,珠江溯源,尤其是骑自行车溯源还是极少有人做到的。而一个1984年的珠江流域的生态考察与文字图像记录,也可能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因此,将这一部分的考察日记整理出来,还是可以拿出去与社会分享的。而那些属于个人之间的的部分就被弱化并割舍了,这样可以集中于珠江考察的

 

在这本《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中,按时间为序的日记间,加进了十六段有小标题的短文,这些短文是当年珠江考察回来,应《汕头工人报》的约稿,写成《八千里路云和月---珠江溯源散记》长文,分十六期连载发表的。这次整理编辑过程中,觉得将它们分开插入相应时间与情境的日记中,能够变换阅读的角度,增加点阅读乐趣。

 

其实,当年珠江溯源,按专业的所长,及当时的出发点,是考察路上的写生、创作与摄影等的图像记录,一路上我画了六七十张写生作品,以及为数不少的速写默写画,还有大量的摄影(负片与正片),考察回来后也曾在汕头工人文化宫举办了《王璜生、李毅珠江溯源画展》。但是,由于这么多年来东迁西搬,从汕头到南京,再到广州,又到了北京,家不知搬了多少次,也曾无着落时物品寄放他处。因此,一些绘画作品,特别是摄影资料,不知哪里去了。这次,在能够找到的范围内,选出了部分写生、创作、速写及摄影的作品及资料,配合考察日记的文字,汇合成图文互补的阅读文本,以纪一个小城文青曾经的路与思。

 

20203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