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中文

上一页     下一页

“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2022”巡回展(广州站) 写在前面

2020年初疫情期间,闭关家中,无所事事,找出了塞在抽屉角落36年的珠江溯源日记本翻翻读读。1984年,我与好友李毅结伴,骑自行车珠江溯源,在那70多天,行程3300多公里,海拔落差2000多公尺的途中,几乎每天蹬车、推车、喘气、挥汗,翻高山,过谷底,走荒坡,宿野店。白天利用骑车休息空隙时间,画速写,画水墨写生,也拍摄了不少黑白胶卷的沿途风土人情,而在停下来的夜晚,伏在旅店土房昏暗的白炽灯下,写下了密密麻麻九万多字的“日记”。这样的行为及产生的图像文字,尽管有很多的幼稚,但是它们记录了1984年这一特殊时间,这样的“小城文青”,想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挑战自己,叛逆生活,憧憬爱情,追寻“梦中的橄榄树”;也记录下三十多年前那不甘平凡的眼睛和好奇青涩的心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三十多年过去了,一个1984年珠江流域的生态考察与文字图像记录,也许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当年当时的事、物、人,成为了一种历史的背影,同时也见证了一个人艺术、人生的旅程。

当年的“文青”,从一个僻远琐碎的小城,从一种近乎窒息的压抑困境走了出来。而一路走来,一直依然“文青”。当年单纯的所谓“思想”,在后来的人生历程中,多多少少成为了一种现实的力量。意志、毅力、独立、抗争、艺术、社会、知识分子等等,现实中的路更为跋涉,但坚守与坚持,挑战与追寻,一步一步走出自己的路。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了《王璜生:珠江溯源记1984》一书,在大家的支持鼓励下,也策划组织了这样一个沿着当年走过的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个区域的“珠江溯源”巡回展览。

巡回展览选择性地展出了1984年“珠江溯源”部分水墨写生、速写、摄影及简约的文字,同时,随着巡回区域的变化,加进了20209月创作的新作品《珠江源植物图志》及随后的《远方与河》系列作品,这两组作品源于我1984在珠江源头采集而作为生命与情感印记保存于日记本里的植物标本,我延续了当年的做法,重返珠江源采集植物标本,将它们转化为影像、绘画,以中国古老的水墨与拓印方式,记录下植物的物态与肌理,特殊的手法又使图像产生X光片的效果,蕴涵着对生命本质探寻追问的含义。同时又进一步转化成巨幅影像进行再创造,将曾经深深影响一代人的“诗句”写进新创作的图像之中,形成了历史与当下、理想与现实、生命与记忆的对话。

20216为巡回展贵州站专门创作的巨型作品《骑走》,混合着行为、拓印、影像等,重新唤回当年在黔东南黔西南莽莽高山砂石路上艰难骑车经历的记忆,以及那“走过来,骑过去,不知在哪里;骑过来,走过去,寻找我自己”的茫然而坚定的心态。

将巡回展的最后一站安排在广东,当年1984年就是从广东出发的,而珠江的出海口也就在广东。当年溯江而上,直抵珠江源头,而这次,我从源头带来了“源头活水”,让它在南粤沃土孕育出新的植物生命;而珠江出海口万山岛上的“浮石湾”,唤起我们对从涓涓细流到汹涌澎湃的珠江水能量的遐想。于是,我创作了《源头·活水》新作品。而另一件新创作的作品《远方与路》,则是对曾经的“远方”与未来的“远方”的回望与眺望,路,继续向着远方,人,依然路上。

巡回展广州站选择在广州市图书馆,当年关于珠江的写作、摄影及绘画图像,已经成为了个人与时间的文本,今天在图书馆里得以与公众交流,重新阅读、展示,及进行新的延伸创造,也许有了另一层特别的意义。感谢广州市图书馆!感谢所有帮忙我《珠江溯源记》图书出版和展览实现的朋友们!谢谢大家!

    王璜生

                                               202112月于北京